、手腳冰涼到底是怎麼回事
冬天,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大多與季節轉涼、人體內陽氣不足有關,注意保暖、調整飲食、適當運動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癥狀。
1.女性經期、生育會引起激素變化,造成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流量減少,導致手腳冰涼; 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也會造成手腳冰涼。
2.人體缺鐵,血紅素不足,影響血液的攜氧能力,組織能量代謝發生障礙,產生的熱量不足,人體也會出現畏寒的情況。
3.心臟功能減退,影響血液的運行傳輸,身體末梢部位血供應減少,也會造成手腳冰涼。
4.某些血管疾病,如常見於女性的雷諾病大動脈炎和常見於男性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均可影響人體末梢血液供應,造成手腳冰涼。
5.人體甲狀腺功能低下時,皮膚等部位的血液迴圈減慢,產能不足,則會出現手腳冰涼等癥狀。
6.部分人減肥過度,食物攝入不足,血糖太低,產能不足,也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二、寶寶手腳冰涼的原因SSP-G4 ssp-g4 sspg4 轉轉脂 SSP-G4轉轉脂 減肥 減重 減肥藥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現象在臨床上經常見到。 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 儘管孩子的手腳冰冷,但內臟卻處於發熱狀態,這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為多見。 而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原因具體如下:
小兒四肢含血量少於內臟,四肢的供血不足,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此外,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不少家長不瞭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寶寶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寶寶受寒怕冷,馬上將寶寶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寶寶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燒、抽搐。
其實孩子發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爸爸媽媽們應該理性對待,不要盲目給寶寶吃藥或是悶壞寶寶。 如果寶寶還有其他的不適,建議去看下醫生,看下有沒有炎症什麼的,根據醫生的叮囑服用醫生開的葯為宜。
三、寶寶手腳冰涼到底該怎麼辦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情況許多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那麼,這種時候要怎麼辦呢? 具體來說,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爸爸媽媽可以這麼做:
1、爸爸媽媽可用體溫表測量寶寶的體溫,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對面地感覺一下寶寶呼出氣體的溫度; 哺乳的媽媽還可以在哺乳時,通過乳頭感覺寶寶口腔的溫熱來判斷寶寶是否發熱。 假如寶寶手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應及時採取退熱降溫措施,並到醫院找出發熱的病因。
2、用頭部冷濕敷法或用頭部冰袋幫寶寶降溫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頭部冷濕敷接受度最高。 如果寶寶不願意在頭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濕巾敷用。 需注意的是,要經常更換冰袋或冷濕巾。
3、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置冰袋:這些部位有比較大的血管,將冰袋放在這些地方降溫效果較好。
4、給寶寶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這樣做可以收到良好的降溫效果,但冬天的時候不建議這麼做。
四、手腳冰涼的辯證施治
1.陽氣衰微
癥狀:手腳冰涼,甚則厥逆,伴有面色蒼白,唇青面紫,怕冷,蜷卧,或下利不止,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回陽救逆。
方藥:四逆湯
2.寒邪客表
癥狀:手足不溫,多見於手足清涼,兼有惡風寒,頭痛,無汗,關節疼痛,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疏散寒邪。
方药:荆防败毒散
3.热邪内郁
癥狀:手足厥冷,不超過腕、踝關節,兼有身熱氣粗,心煩面赤,口渴欲飲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熱生津。
方藥:白虎湯
4.肝氣鬱結
癥狀:手足逆冷,指、趾冰涼為主,伴有呼吸氣粗,脅肋脹痛,甚則昏不知人,口噤握拳,舌苔薄白,脈沉弦。
治法:行氣開郁。
方藥:四磨湯
飲食調理
1.蘇葉生薑雞蛋湯SSP-G4 ssp-g4 sspg4 轉轉脂 SSP-G4轉轉脂 減肥 減重 減肥藥
雞蛋2個,生薑15g,紫蘇葉30g。 紫蘇也洗净切碎,生薑去皮切片,加清水適量,二者下鍋,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0分鐘,將雞蛋打成蛋花加入,調味即可。 用於外感寒邪手腳冰涼者。
2.羊骨湯
羊脊骨2條,剁成塊,酒菟絲子15g,酒肉苁蓉15g。 羊脊骨文火久燉至肉爛,加菟絲子末及肉蓯蓉再燉,加食鹽調味。 用於虛寒類手腳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