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腸癌中期化療方案是什麼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 好發部位為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占多數發病多在40歲以後,男女之比很高。 對於結腸癌患者,化療是常用到的一種方法,但是依據每個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化療方案也不相同。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口服氟尿嘧啶方案。
2、uft方案。 uft是一種由替加氟(tegafur)和尿嘧啶(uracil)以摩爾4:1混合的口服藥物。 雖然uft作為輔助化療藥物已被應用了多年,但是歷來不為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腫瘤學家所認可。
3、卡培他濱方案。 卡培他濱(capecitabine)是另一種fu的口服前體藥物,經過腸道的完全吸收后,在三種代謝酶的作用下轉化為5fu。 從而更好地發揮了抑制腫瘤的作用,並且降低了毒性。
4、奧沙利鉑聯合5fu/lv方案。 奧沙利鉑(oxaliplatin)是第三代的鉑類藥物,主要通過直接抑制dna的合成來發揮抑制腫瘤的作用。 由於其與5fu的協同作用在轉移性腸癌領域得到了體現,因此在輔助化療中的作用備受關注。2h2d
5、依立替康聯合5fu/lv方案。 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一種天然喜樹鹼的半合成衍生物,通過抑制拓撲異構酶i來干擾dna的複製和轉錄,進而發揮抑制腫瘤作用。 雖然其在轉移性腸癌的治療領域,無論是作為單藥,還是聯合5fu/lv均顯示出相當的療效,但在輔助化療方面,迄今的三項臨床試驗結果均不令人滿意。
二、結腸癌可以主要分為哪些種類
結腸癌(包括直腸癌)是大腸的腺癌,為腸道內常見的惡性腫瘤。 其病因尚未明確,但本病的發生與多脂肪少纖維的飲食有關,腺瘤狀息肉、結腸血吸蟲、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癆疾、阿米巴腸病等亦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 約40%的結腸癌分佈於直腸及直腸乙狀結腸曲,其餘分佈於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及肝、脾曲等處。
結腸癌主要為腺癌,其餘為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可呈息肉狀、潰瘍型等。 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 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變者,發病年齡較輕。
(1)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瀉與便秘交替、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塊及進行性貧血。 腹塊的位置取決於癌所在的部位,如盲腸癌位於右下腹,升結腸癌位於右腹部,結腸肝曲癌在右上腹,橫結腸癌在臍部附近。 此外,可有發熱、消瘦等。 在晚期可有腸穿孔,局限性膿腫等併發症。
(2)左側結腸癌:由於乙狀結腸腸腔最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而且糞便在左側結腸已經形成固體,因此容易形成狹窄。 常常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腸梗阻,患者大多有頑固性遍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 由於梗阻大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腸型明顯。 癌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 梗阻近端的腸管可因持久的顯著腫脹、缺血和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此外,尚可發生腸道大量出血及腹腔內膿腫形成。
(3)直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血液及粘液,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净的感觉,当癌蔓延至直肠周围而侵犯骶丛神经时,可出现巨痛。如癌累及前列腺或膀胱,则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和血尿等症状,并可形成通向膀胱或女性内生殖器的瘘管。直肠癌也可以引起肠梗阻。
三、结肠癌的诱发病因主要有哪些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好发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男女之比为2:1.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一、环境因素 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胆酸,有致癌的作用。食物和食物中缺乏不吸收的纤维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对肠壁作用时间延长,促进了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高纤维素具有吸收水分的性能,能增加大便量,使致癌物质的浓度下降,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缩短,减少肠道致癌物质的作用时间,并且能吸收有害物质,促进排出,从而减少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性。食物纤维不足是造成结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2h2d
持续观察西方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富含动物脂肪的高热量食物以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使结肠癌的发病率增高。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吃肉,吸烟及饮酒是危险因素。逆关联因素包括进食蔬菜,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雌激素替代治疗和体育锻炼。纤维素可能有保护作用,但最近有人提出质疑 。
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病史 炎症性肠病 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 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四、血吸虫病 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 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五、息肉 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 率为3%左右。
六、胆囊切除术 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四、结肠癌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哪些
早期症状
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中毒癥狀: 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腸梗阻表現: 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 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
腹部包塊: 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
晚期癥狀
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徵象,以及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 左半與右半結腸癌腫,由於二者在生理、解剖及病理方面的差異,其臨床特點也表現不同。 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腸腔較寬大,糞便在此較稀,結腸血運及淋巴豐富,吸收能力強,癌腫多為軟癌,易潰爛、壞死致出血感染,故臨床表現以中毒癥狀為主。 但在病情加重時也可出現腸梗阻表現。 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相對狹小,糞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該部多為侵潤型癌,腸腔常為環狀狹窄,故臨床上較早出現腸梗阻癥狀,有的甚至可出現急性梗阻。 中毒癥狀表現輕,出現晚。
留言列表